- 来源: 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
- 作者:
- 发布时间:
2025-06-23 09:02
今年以来,新余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稳就业工作决策部署,紧扣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促进家政服务职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政策导向,以“数字赋能、文旅融合、服务提质”为抓手,构建全链条就业解决方案,靶向支持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,推动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与“高质量就业”双目标,成效显著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举办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线上线下招聘会190场,达成就业意向0.99万人次。
一、数字赋能就业服务,构建智能匹配“高速路”
打造全场景数字就业生态
新余市人社部门开发并动态更新企业用工地图,集成“AI 数字人”云端宣讲、抖音直播带岗、微信小程序智能匹配功能,实现“岗位信息一键查、线上面试零接触”。典型如渝水区5月6日民营企业服务月夜市招聘会,主播走进企业展位详解岗位,单场吸引近1万人次观看,同步设置智能服务专区,267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意向,推动“白+黑”“线上+线下”就业服务全天候覆盖。
建立闭环式用工服务机制
依托“5+2 就业之家网点,新余市构建起“企业需求监测-技能数据建模-人岗智能匹配-服务效果评估”闭环体系。每月走访企业采集用工需求,同步摸排返乡农民工技能、地域偏好等信息,通过平台算法精准推送岗位。目前,全市就业之家平台注册用户超5万人,基层服务满意度达95%以上,已然形成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”的就业服务新格局。
二、文旅就业深度融合,开辟场景化服务“新赛道”
节庆经济搭载就业服务
新余市将岗位招聘服务嵌入节庆场景,创新推行“文旅+就业”模式,为农民工就业提供便捷通道。五一期间,分宜县借2025江西村舟・赣西龙舟邀请赛热度,在招聘会设置非遗展示区与招聘长廊,3000余人参与,11人现场签约;渝水区在珠珊镇“龙虾文化节”、罗坊镇田野派对上发放政策雨衣、手册等物品1000余件,吸引500余人次咨询。端午节期间,仙女湖区在萤火虫集市开展“端午粽香飘万户”活动,将政策宣讲融入包粽子、投壶等民俗,单日发放资料超800份。6月12日,渝水区在绿起公园举办“5+2 就业之家”主题文艺演出,以歌舞、快板等形式宣传就业政策,让“就业之家”服务理念深入人心。
就业大篷车下沉乡村末梢
新余市创新推出“就业大篷车”服务品牌,计划开进“荷花艺术节”“蜜桔采摘节”等乡村活动,以方言宣讲、文艺表演等形式解读政策。当前,各县(区)就业之家正紧锣密鼓筹备在欧里镇木村、罗坊镇“荷花艺术节”期间同步开展送政策、送岗位等就业服务;高新区水西镇依托基层平台提供“一对一”岗位推荐,对未就业人员定向推送电工、家政等免费培训,实现“培训 - 就业”闭环,就业率提升至89%。
三、服务体系提质增效:筑牢基层就业“强底盘”
就业之家市场化与创新服务升级
市本级创新服务模式:新余市就业之家推出“政策直播+带岗招聘+云端探厂”服务,每周三开设“科长直播间”,20 余名业务科室负责人化身“政策主播”,同步组建主播小组实地探访沃格光电、协讯电子等重点企业,让求职者直观了解工作环境。县区差异化运营:分宜县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县本级就业之家,推行“360 工作法”,配套出台市场化运营考核细则,从服务频次、岗位匹配率等维度强化考核;仙女湖区打造观巢镇本级、两业园区、河下镇垱头村3个精品就业之家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承担直播带岗筹备、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等服务;高新区城东片区创新“网格+就业”模式,组织网格员通过“电话+微信+上门”三走访,建立涵盖技能水平、求职意向等10余项指标的动态信息库,收录返乡农民工信息189条,对接辖区商铺挖掘灵活就业岗位432个,已协助32人对接企业、9人成功入职。
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工程
新余市聚焦大龄农民工、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,构建 “台账管理+政策托底+产业联动”帮扶体系,多维度助力困难群体就业。通过充分释放创业担保贷款、就业补贴、稳岗返还等政策效能,1-5月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.9亿元,带动1.2万人次就业创业;支持50名大龄失业人员在乡镇、街道临时摊点低成本创业,如分宜县就业困难人员李现琳通过制作酱板鸭、酱板鱼,日均营收超600元;为参保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3863.2万元,惠及0.6万家企业。同时,各乡镇就业之家针对大龄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建立“一人一档”动态帮扶台账,开发公益性岗位44个;马洪办事处创新分龄帮扶模式,促成14名返乡农民工精准就业,片区再就业率达95%,其中50岁以上群体通过蜜桔种植、鹌鹑养殖等农业零工岗位就业占比38%,带动相关产业年产值同比增长12%。
通过三措并举协同发力,新余市人社局就业服务触达率、岗位匹配效率显著提升,返乡农民工实现“家门口就业”的渠道更畅通、服务更精准,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(谢敏、乐春柳)